熏蒸频道 > 熏蒸研究 > 正文

艾灸的历史 艾灸的保健作用与注意事项

2016年07月13日      家庭医生在线

跟熏蒸一样,艾灸也是中国很古老的一种传统疗法,也是借助热力对人体经络和腧穴进行刺激,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所不同的是,熏蒸用水蒸汽或药物的烟雾进行大面积刺激,而艾灸主要对穴位进行刺激。艾灸现在仍然是很有影响力的传统绿色疗法之一,没有毒副作用,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。

艾灸的历史渊源

艾灸在历史上出现得非常早,是人们随着火的利用而发展起来的。最早的时候,人们发现一些疾病会因为火的炙烤而缓解, 这就产生了用火烤来治病的方法,也就是灸法。从“灸”这个字来考查,“灸”从会火,就是灼烧的意思。

春秋战国时期,灸法已经非常流行,在历史典籍《左传》中,就记载了秦景公用灸法来治病的内容。到汉代时,人们开始总结各种灸法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里就有灸法的应用记载,如《足臂十一脉灸经》和《阴阳十一脉灸经》。基本成书于汉代的《黄帝内经》里,也详细记载了各种灸法的适应症,施灸的顺序、剂量和补泻等内容,可以说这已经是灸法比较详细的总结了。

最初灸疗主要应用于寒症,在《黄帝内经》的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里,有记载说“北方者”“风寒冰冽,其民乐野处而乳食,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焫”,就是说北方天寒地冻,老百姓们容易受寒生病,就适宜烧

艾草灸疗。至于艾草, 是我国人民很早就发现的一种具有药效的植物,《诗经·采葛》里说“彼采葛兮”“彼采艾兮”,就提到艾草。西汉人注释的时候都指出“艾所以疗疾”,也就是艾草是能用来治病的一种草药。

随着时代发展, 灸法也进一步发展, 到两晋和隋唐时期, 灸法得到医生们的偏重,他们经常用艾灸的方法来预防疾病,这时艾灸在医学方面就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: 一是未雨绸缪, 利用艾灸预防各类传染病的传播;二是通过艾灸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。这两个方面我们在古代医书中能看到相应的记载。像东晋葛洪所著的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二里就提到:“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,各一壮,以防瘴疠之疾。”这里,壮是当时艾灸用的灸炷单位,每灸一个艾炷就称为一壮。瘴疠是古人对恶性疟疾等疾病的一种泛称。这句话就是说,用艾炷在病人床上的四角熏炙,可以预防受瘴气影响而得疟疾等传染病。唐代名医孙思邈很注重预防,他在《千金方》里记载了很多中预防疾病的方法,其中就有艾灸。对要去江南或四川等地的人,他建议去了之后时不时地用一下艾灸方式清除湿毒,这样瘴疠、疟毒等在南方容易得的病就能避免了。

到了宋代,艾灸成了我国百姓主要的保健方法,这是因为艾草比较常见,灸法也容易操作,普通百姓花不了多少钱就能自己进行保健养生,所以艾灸得到普遍推广,成为当时延年益寿的好方法。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有很多,像宋代王执中在《针灸资生经》中记述了自己艾灸的经验,他说:“ 予旧多病, 常恐气短, 医者教灸气海, 气遂不促, 自是每岁须一二次灸。” 他年青的时候身体不好,很容易得病,医生就教他艾灸气海穴,灸后就没有气短的现象了,后来他每年都得艾灸一两次。还有一个叫窦材的人,从五十岁以后经常艾灸关元穴,后来健康长寿,活了很多岁。

根据中医理论,艾灸有温阳散寒,固本助元的功效,明代医学家李梴在《医学入门》中建议说:“凡一年四季,各熏一次,元气坚固,百病不生” ,可见古人对艾灸的保健功能已经非常熟悉而且很认可。

也就是在宋之后, 艾灸的方法渐渐多样起来, 除了直接灸以外, 还出现了隔物灸,也就是在穴位上垫上姜、蒜、盐等物质,隔着这些物质来灸。艾灸的手法也多种多样起来。

灸法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也向外扩散,东南亚许多国家到了现代,艾灸仍然被广泛应用。2 0世纪5 0年代,我国曾大力推广艾灸保健工作,预防各种急性床染病。到2 0世纪7 0年代,艾灸走出国门,在西方国家流传,这种传统古老的方法继续发挥着防病治病的作用。现在,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艾灸用器,大致可分为这么几种。

艾灸盒。艾灸盒可分为单孔、双孔和多孔盒子,大都是竹子制成的。

随身灸用具。这种可随身携带使用的艾灸器具有温灸棒和温灸盒两种,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。

新型艾灸器。这是一种内部用陶瓷做胆,外面用医用硅胶包裹的艾灸器,呈圆柱形,可以艾灸多个穴位。

艾灸不但能用来预防疾病,还能用来对抗衰老。现在人们又创新出很多艾灸工具,让艾灸变得简单容易,使用起来也很方便,放心。所以,在家里进行一次艾灸,也是通筋活络,驱寒祛湿的好方法。

艾灸的具体作用

艾灸是借助热力和人体经络发挥作用的一种保健治疗法,艾条燃烧时会产生热能,人们拿热艾熏烤重要穴位,给腧穴以温热的刺激,这种刺激会通过经络影响患病部位,促使疾病的各种症状消除。总体来说,艾灸具有通经活络,消瘀散结的作用,对经脉不通的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。艾灸还能温阳补气,促进人体健康长寿。

艾灸的治疗预防范围非常广泛,可涉及内、外、五官、妇、儿等临床各科。就拿颈椎疾病来说,艾灸的治疗效果就很好。一位年龄近5 0岁的男士颈项部酸痛3年多,经常头晕,全身乏软。医生经过检查后,在他的神庭穴、大椎穴施行双点艾灸。在进行完第一次艾灸后,这位患者颈部的酸痛感就大大减少,几次治疗后就基本没有以往的症状了。

因为女性独特的生理结构, 一些妇科疾病很难医治, 药物总不好起效。艾灸在这时就能发挥独特作用了。一位患急性盆腔炎的李女士经过西医治疗,一些明显的症状,如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都消失了,可是一旦劳累或者月经前后, 她就会下腹坠胀, 疼痛不安, 甚至腰骶部也有酸痛感。医生对她的双次髎、腰阳关两穴进行温灸,每月进行7 ~ 8次,共进行了4个月左右,她的那些不适症状就完全消失,妇科检查也没有任何异常了。

有句俗语说:“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来”,可见艾灸应用有多么广泛和普遍。相比于针灸,艾灸有更多的好处和便捷之处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“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”,明代李梃的《医学入门》里也说: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”,也就是说,艾灸有服药和针灸起不了的作用。

对于艾灸的功效,古人还有很多论述,比如“如年深痼疾,非药力所能除,必借火力以攻拔之。谚云‘火有拔山之力’岂虚语哉。若病欲除其根,则一灸胜于药力矣”,可见艾灸有去除病根的作用。明代医学家张介宾也说:“灸能散寒除毒,开郁破滞,助气回阳”,功效非凡。

进入现代社会,人们一方面继续研究艾灸的作用和功效,一方面对艾灸的作用和功效进行总结,概括说来,艾灸主要有下面一些作用。

1、艾灸有温经通脉、散寒驱邪的作用,因此体寒的人,或者有经脉不通现象的人都可采用。我们知道,经络分布于人体各个部分,外布体表,与肌肉、骨骼等组织相联系,还内联脏腑。在正常情况下,人体内的气血循经络周流不息,如果碰到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外因侵袭,人体或局部就会气血凝滞,经络巡行受阻,那么身体就肿胀疼痛或出现其他功能障碍。这个时候,艾灸一定的穴位,就能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,平衡人体的机能。艾灸采用的艾叶很早以来就被当做药物使用。艾叶性温,能振扶元阳,如果点燃熏炙穴位,就有“善通十二经脉,具有理气血、逐寒湿、暖子宫,止诸血、文种开郁,调经安胎”的作用。在临床上,艾灸用于疮疡疖肿、冻伤、不孕症和扭挫伤等疾病的治疗,就是发挥艾灸温经通络,散寒驱邪的功效。

现在, 很多艾条还融入其他中药或藏药, 这让艾灸的火力更柔和温暖,渗透力加强,用来熏灸穴位,效果更好。

2、艾灸有温补阳气,回阳固脱的作用。艾灸能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,增强免疫力,还能促进新陈代谢,强内通外。自古以来,医学家就认为用艾灸有纯阳之性,能让人阳气足,因此“寒热虚实,皆可灸之”。经常艾灸的话可让人精血充沛,身体强壮,还能增强人体的消化、循环、和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。

《素问· 厥论》里说: “ 阳气衰于下, 则为寒厥。” 也就是说, 人体如果阳气衰微,阴气独盛,那么阳气不通于手足,人的手足就会冰冷。

如果人在大病危急的时候, 阳气很虚弱, 这时如果能用大炷重灸祛除阴寒,那么就能救人一命,让人回阳。宋代王执中撰写的《针灸资生经》里提到:“凡溺死,一宿尚可救,解死人衣,灸脐中即活”,就是说淹水的人如果能及时艾灸肚脐,那么就可能转活,这就是艾灸回阳的功效。《伤寒论》里也记载说: “ 少阴病吐利, 手足逆冷…… 脉不至者, 灸少阴七壮”,“下利,手足厥冷,烦躁,灸厥阴,无脉者,灸之”,都是用艾灸回阳固脱的案例。呕吐、拉肚子,手足发冷,脉象软弱,这都是阳气虚脱的表现,用艾灸熏炙关元、神阙等要穴,往往会有挽救垂危的功效。现在临床应用上,艾灸也用于中风脱症、急性腹痛和痢疾等疾病的急救,都很有作用。

3、艾灸能行气活血,消瘀散结。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,都有赖于气血的作用,如果人气血充足,运行顺畅,那么就会健健康康,不易生病。反之,气血不足,或者气血凝滞,那么人就会滋生各种疾病。

气血有遇温则行,遇寒则凝的特点,所以古人很赞同用温热疗法来促进气血运行。艾灸就是利用温热,通过刺激腧穴来促进气血运行的。艾叶燃烧时刻散发温热和香气,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,用来熏灸,能很快疏通人体经络,加速气血循环,以火攻邪,就有了行气活血的功效。在临床治病方面,艾灸常用来治疗气血淤滞引发的疾病,想乳痈初起、瘰疬等病,疗效非常好。

4、艾灸有拔毒泄热的功效。一直以来,医学家们都认为热证不能艾灸,像宋代编撰的《圣济总录》里说:“若夫阳病灸之,则为大逆”。

但是,也有一些医学家认为“热可用灸”,像《黄帝内经》里就有用灸法治疗痈疽的记载。唐代孙思邈的《备急千金要方》里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, 药方里记载说: “ 小肠热满, 灸阴都, 随年壮” , 又说“肠痈屈两肘,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,则下脓血,即差”,还有“消渴,口干不可忍者,灸小肠俞百壮,横三间寸灸之”,这都是对热毒蕴结所导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用灸治疗的论述。到了后世, 很多医学家都认为

热症可以用灸, 像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朱丹溪就说热症用灸是“ 从治” 之意,明代李榳的《医学入门》一书也说“热者灸之,引郁热之气外发,火就燥之义也”,这就是顺其而发,导泻散热的意思。清代编修的《医宗金鉴·痈疽灸法篇》里说“痈疽初起七日内,开结拔毒灸最宜,不痛灸至痛方止,疮痛灸至不痛时”,可见,艾灸能够以热引热,使内热外出,所以艾灸就有拔毒泻热的功效。看来灸能对人体有着双向调节的作用,只要对症应用,就能有很好的功效。

最后,艾灸还具有预防疾病,保健强身,养颜美容的作用。没有病的时候,如果经常熏灸足三里、关元、神阙和大椎等保健穴,就能激发人体正气,提高抗病防病的能力,让人精力充沛,精神健旺,不容易衰老。艾灸还能祛风寒、化淤滞,有消炎止痛,促进细胞再生的功效,所以,用艾灸进行美容保健,延年益寿,是很好的养生方法。

艾灸安全性高, 没有毒副作用, 如果经常用来熏炙脚上的穴位, 那么,现代人常有的寒症和各种不通畅,都很容易被消解。

5、使用艾灸需谨慎

正确应用艾灸

虽然艾灸法已经流传了上千年, 艾灸的经验和手法到现在已经相当成熟,可是艾灸也不是人人都能用,或者随便就能进行的。早在隋代,就有人提出艾灸要因地制宜。隋代巢元方等人撰写的《诸病源候论》里就提到:“河洛间土地多寒,儿喜病痉,其俗生儿三日,喜逆灸以防之,又灸颊以防噤”,“江东地温,无此疾,古方既传有逆针灸之法,今人不详南北之殊,便按方用之,多害于小儿”,这里就指出,北方黄河、洛河一带气候偏寒,小孩子容易生病痉挛,因此民俗有生下小孩三天后用艾灸来熏炙防病,但在江南地区,气候温暖,小孩子没有北方小孩常见的那种病,所以有些人用古代流传下来的方子熏灸小孩,就难免造成伤害了。

传统中医认为,艾灸法适合于寒证、湿证和虚证,对于阳证、实证或一些热性病则不能用。这是长久的积累的经验,很有道理,大家在进行艾灸时要考虑到自己的具体状况。现代人多寒湿,一般选用艾灸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。

随着医学的发展, 后来人们发现一些热性病也能艾灸, 如唐代孙思邈的《千金翼方》里就记载有“胃中热病,灸三里三十壮”,就可以热引热,把热邪引出身体,恢复健康。但是,艾灸可用于治疗的热症不多,主要有热病不出汗时,可艾灸导引,还有一些咽喉、鼻部疾病可用,此外很少有热证艾灸的。

艾灸疗法适用范围广,但还是以治疗寒湿为主,改善阳气不足。适用于艾灸的有久病体衰,正气不足的人,还有面色苍白或萎黄,恶寒怕冷,四肢冰凉的人,还有气短懒言,有小便清长,大便稀溏等寒湿症状的人。

在一年四季中, 最适合进行艾灸疗法的是夏季。艾灸是热疗法, 有很强的驱寒湿作用,而艾叶性温,属于纯阳之物。适用于艾灸的一般都是阳虚体质,艾灸的作用是通经活络,补益阳气的,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重的季节,艾叶的阳和自然环境的阳气相结合,这样作用更容易被发挥出来。所以,夏天选择艾灸会很快达到祛寒湿的效果。这也符合中医“冬病夏治”的原理。

夏天天气热,人体细胞比较活跃,对温度的感觉比较灵敏,如果艾灸时艾炷温度偏高,人会敏感地觉察到,这就避免了被烫伤的可能。夏天进行艾灸还有个好处,那就是夏天炎热穿衣少,施灸时不用担心脱换衣服而受凉。

在用量方面,艾灸也有很多讲究的,不能随便对待。一般来说,艾灸要取得效果,必须达到一定温度,而且也得持续一定时间。古人说“凡灸诸病,必火足气到,始能求愈”,因此人体一些脆弱的地方,是不适合同时艾灸的,最好分几天完成,或者隔天进行。

艾灸到什么程度最好呢?清代医书《医宗金鉴》里说:“背腰下皮肉深厚,艾炷宜大,壮数宜多,使火气到,始能祛痼冷之疾”,也就是根据皮肤筋肉的薄厚,可适量选择用量。在施灸后,如果觉得温热适宜,温热感直达皮肉深部,经久不消,在停灸一段时间后,还有余温,这才算艾灸到位。另外,“皮不痛者毒浅,灸至知痛为止;皮痛者毒深,灸之不知痛为度”,这就证明艾灸到位,会取得良好效果了。

一般来讲,病情重的艾灸量要多,病情的则减少。不同年龄、性别和体质的人,对艾灸的耐受度也不同,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。一般来说,久病体弱的人和幼儿、妇女,艾灸的量要少,刚刚患病身体较为强壮的人可量大一些。老年人使用的保健灸,量也不能大,但要坚持才好。

就季节来说,夏天适宜艾灸,但用量应少,程度减轻,冬天的时候可适当加量,加重艾灸程度,才能取得祛寒通痹,助阳回厥的效果。

在艾灸之后,人需要好好调护,这才能保证艾灸的功效以及身体的健康。古人在这个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经验。下面我们就简单说一下艾灸之后要注意的事项。

首先艾灸结束后,要注意避风保暖,千万不要受寒,3个小时内也不要洗冷水。在饮食上,要忌生冷,最好食用温热补养的食物。艾灸期间,饮食要清淡,但要注意营养均衡,不能吃的太油腻,辛辣食物也要少吃。像水果、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不妨多吃。

其次,刚刚艾灸完不要进行剧烈运动,也不要着急操劳,而应该好好躺下来休息一下, 让身体逐渐恢复平和状态。

最后, 艾灸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情, 避免生气, 否则艾灸的作用会减弱。此外,古人有“灸后不可饮茶”的说法,刚刚艾灸结束,应该少喝水,甚至不喝水,这才能让艾灸发挥出更好的效果。

艾灸是一门技术,需要灵活对待,千万不能盲目。正确使用艾灸,才能避免无谓的伤害,让艾灸真正成为保健治病的好方法。

艾灸的禁忌

艾灸是把艾条点燃了用火熏炙,艾灸中有一种“瘢痕灸”,施灸后会在皮肤上留下疤痕,而且,中医认为艾灸的时候人会损耗精血,因此有些部位是不能施灸的,在施灸的时候要注意很多方面,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。

那么,在艾灸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?我们总结出了下面这几点。

1。在艾灸的时候要专心,施灸的人要有耐心。选择体位、穴位的时候,要找准,以免起不到疗效。艾炷在施灸时是点燃的,如果施灸时不专心,注意力涣散,那么艾条很可能移位,一是偏离穴位效果不佳,另外还可能伤到皮肉,造成烫伤等。所以,艾灸时要专心致志,可选择一间安静的房间进行。

2、在进行艾灸的时候,精神要放松,不能紧张,浑身肌肉紧绷,这样很可能疗效不佳,还可能晕灸。艾灸时可选择放松舒适的姿态,尽量将艾灸当成一种享受。

3、艾灸过程中要留意温度的调节,小孩子或一些皮肤感觉迟钝的人容易忽略温度而被烫伤,施灸者要时时用手感知一下施灸部位的温度,调整艾炷的距离,避免烫伤。试探温度时刻把食指和中指放在施灸部位的两侧,这样就能准确感知这块肌肤的温度了。

4、施灸的时候要掌握正确的程序,不能随意。古人说:“凡灸当先阳后阴,言从头左而渐下,次后从头右而渐下,先上后下,先少后多”。也就是说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时,要按照先头后四肢,先左后右的顺序来进行。如果穴位分布于身前和身后,就应该先背部后胸腹,这样来熏炙。在熏炙的过程里,要循序渐进,不要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的熏蒸,要让艾灸的人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。

5、艾灸时会有烟和艾熏味,而且艾灸的人会暴露部分身体,因此在施灸前要选好地方,既要让室温适宜,又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在夏天要注意防暑,冬天则要留意受寒了。在艾灸过程中,还要防止皮肤感染,如果是瘢痕灸或因施灸不当,皮肤被烫伤的部分可能起疮,这时不能把疮搞破,要让它自行痊愈小时。如果灸疮破裂感染,要及时使用消炎药防止感染恶化。

6 、在艾灸过程中, 还要小心防火。现在人们的衣物大都是化纤制品,很容易燃烧,而点燃的艾炷很可能引起燃烧。如果艾灸结束时艾炷没有用完,可将艾炷放进小瓶内密封,艾炷很快就会自己熄灭了,没用完的艾炷下次还可继续使用。

7 、艾灸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, 像吃饭前空腹, 或者刚刚吃完饭, 都不适宜艾灸,要选择饭后一段时间过后,没有饥饱感觉时进行。治疗失眠症,最好在临睡之前施灸,这样容易起效。如果出现晕灸现象,也就是艾灸后感觉头晕、恶心,面色苍白,心慌出汗,这时要停止艾灸,让患者静静躺下。

8、艾灸后不要急于喝水,也不要着急吃饭,否则容易破坏艾灸效果,或者造成气滞。最好等过上一两个小时后再喝水,吃东西。

如果艾灸使用不当,或者艾灸过程中出现问题,那很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,这需要我们注意。艾灸最容易产生的副作用是错误判断体质,施灸时选择了错误的穴位,造成身体不适,这个要很小心,一旦错了,要尽快调整,不要扩大危害。

有些人的体质或症状比较独特,刚开始施灸的时候可能会引起特殊反应,像皮肤潮红,感觉口渴、发热,还可能出现灸泡,这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应对。如果反应比较强烈,最好先停止艾灸,等不适症状消失后再继续进行。一般来讲,人体会逐渐适应艾灸,这些不适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。

艾灸需注意的禁忌

因为艾灸比较独特,古人因此总结出很多艾灸禁忌,力求有效发挥艾灸的功效,避免艾灸带来的副作用。下面就是一些艾灸需要注意的禁忌。

1、一般暴露在外的肌肤不适宜直接灸,像面部五官,就不能直接灸,以免留下疤痕。另外,一些皮薄、肉少,筋肉结聚的地方还有有大血管的地

方都不要艾灸,像男性的睾丸、阴部,月经期或妊娠期妇女的腹部,腰骶部都不适宜艾灸。关节、心脏部位也不能直接灸。

2、醉酒,饥饿过度或者过于饱食时,不适宜艾灸。感觉非常疲劳,大汗淋漓或者情绪不稳时,也不要艾灸。

3、患某些传染病,或身体高热、昏迷、抽风时不能艾灸。

4、在一些恶劣气候状态,最好不要艾灸。比如狂风暴雨,或者大暑大寒的时候,都不要艾灸。因为不稳定的自然环境很容易影响到艾灸和施灸者的状态,这种情况下艾灸很容易出问题。所以要避免。

艾灸有补泻的作用,如果是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,在艾灸时要考虑先泻再补,熏灸时选取穴位和方法要以这个原则为准。等火气泄掉,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,那么艾灸的效果就会很好了。

(责任编辑:江明霞 )


扫一扫深入了解熏蒸理疗

相关推荐

文章关键词:

偏头痛反复可用艾叶熏蒸 可治小病的18个偏方

当下西医盛行,尽管西医的技术较中医先进,但不少的疑难杂症若选择西医的方法是无法根治的。而有着作为我国国粹的中医却往往能让病人绝处逢生。以……详细>>

痛经还傻傻用暖宫贴 熏蒸对付宫寒疗效快而好

不少女性朋友都会有痛经的烦恼,其实痛经屡治不好,原因就在于宫寒。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打着可以治疗宫寒旗号的暖宫贴非常热销,家庭医生在线熏蒸理……详细>>

小病痛不用上医院就能解决 用中医偏方即可

有些小病痛不需要上医院,照着中医偏方就能解决。这些中医偏方并不是所谓的没有根据的土方子,其中融合了中医药理知识,有其道理。以下67个治疗……详细>>

女性用中药敷肚脐可治疗妇科疾病

虽然现代医学可以治愈很多疾病,但妇科疾病依然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。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,如针灸,刮痧,中药疗法。这些治疗……详细>>

中药熏蒸有助治疗妇科疾病 熏蒸的两大应用

中医对不少疾病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。中药熏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,流传至今仍广受欢迎。据中医介绍,中药熏蒸对骨关节损伤、妇科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……详细>>

最新答疑烧烫伤怎么办?伤口如何护理?

名医专家详细解答 烧烫伤后的正确处理

张涛 副主任医师

擅 长:大面积烧伤、电击伤、化学烧伤的救治及各种烧伤后功能整形……[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