熏蒸频道 > 熏蒸研究 > 正文

老人夏季需提防五种病 祛湿三物你都知道吗?

2017年07月05日      家庭医生在线

夏天的天气变化无常,这对身体的适应能力提出了考验,尤其是抵抗力偏弱的老年人更是需要特别提高疾病的防范意识。夏季是疾病的高发季,心血管、肠胃的疾病更是老年人在夏季的高发病。那么,老年人夏季常见那些疾病,生活中需要特别做好哪些防范措施呢?跟着家庭医生在线熏蒸理疗频道一起来学习一下。

一、老年人夏季需要特别注意的几大疾病

心血管疾病

老人的身体对外界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偏弱,由于夏季天气变化大,造成老年人血压波动也大,这样容易引起脑梗和脑出血;尤其是性格比较急躁的人,天气热的时候,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,心率加快,循环激素分泌增多,从而使得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;会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心慌、心悸、心绞痛等症状,严重时,会导致脑梗、脑出血。因此,在夏季老年人要注意监测血压。

肠胃病

夏季的气候让食物更容易变质,食用则会导致肠胃问题。医生提醒,不要食用变质、过期食品,以避免腹泻、腹痛等急性肠胃疾病。同时在湿热天气时,不宜过多进食冰冻西瓜、凉茶冰水等,以免损伤脾胃。

专家提醒,严重呕吐、腹泻时,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,酸碱平衡失调、水电解质紊乱,造成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。由于短期内大量水分丢失,会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,心脏灌注血量减少,血液黏稠度增高,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慢,容易形成血栓,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堵塞。而且腹泻时老年患者因多次频繁跑厕所休息不好,极度疲劳,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的痉挛,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。

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,由于有些老人的临床症状不明显、不典型,甚至有的仅仅是上腹部疼痛,这时,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肚子疼和因为腹泻引起的肚子疼易搅在一起,很难分辨,从而被漏诊、误诊,延误治疗时机,发生生命危险。因此,当有心脏病史的老年人出现上腹部疼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,首先要想到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。

呼吸道疾病

阴雨天时,温差大、湿气过重易致呼吸道疾病。医生提示老年人,即使阴雨天也要适时开窗保证室内空气流通。

皮肤病

气温高、湿度大的季节,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活动能力增加,皮肤出汗易引起感染性皮炎。医生介绍,阴雨天气时老年人应避免穿着未彻底晒干衣物。天气热出汗导致汗液分泌增多,老年人宜穿着透气吸汗面料衣服。

二、夏季老人需要做好哪些防范

除了以上疾病之外,夏季潮湿闷热的气候环境让湿邪、寒气极易侵犯人体健康。对此,老年人需要做好以下防范。

防“阴暑”

暑热致病固然常见,而盛夏里因贪凉致病的也不在少数。以中暑为例,大多因环境气温过高致人体不能适应,这仅仅是中暑的一种,中医学称之为阳暑。而另一种称之为“阴暑”的发病率正日益增多,但还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。

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》中这样描述:“阴暑者,因暑热而受寒也,凡人之畏暑贪凉,不避寒气,则或于深堂大厦,或于风地树荫,或以乍热乍寒之时,不近衣被,以致寒邪袭于肌表,而病为发热头痛,无汗恶寒,身形拘急,肢体酸疼等。此以暑月受寒,故名阴暑,即伤寒也。”这里讲的伤寒,是指被寒邪所伤害之意。

在夏季里经常有身热头痛、无汗怕冷、关节酸痛、大便稀薄的阴暑患者到医院就诊,这主要是过于贪凉受寒所致。阴暑患者有时也会发生高热,来势凶猛,此时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,清热解毒药或抗生素毫无用处,必须采用散寒化湿解表的方法,重者应及时到医院救治。

所以夏天注意不过贪寒凉,避寒气,以免发生阴暑。

防“寒湿”

中医把关节疼痛麻木称为“痹”,中医认为其由于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”。夏天,人们在室温过低的场所工作,或颈肩被空调电扇猛吹受凉,以致颈肩部位受风寒湿邪侵袭,颈部肌肉僵直酸痛。或在阴寒潮湿的环境下逗留时间过长,寒湿之邪侵犯肩、肘、膝关节,引起肩、肘、膝关节病变。

有些年轻女性夏天喜穿“露脐衫”,又嗜食冷饮,就易出现大便溏薄、口腻、食欲减退等症状,中医称之为“寒湿困脾胃”,也是夏季常见的寒湿性疾病。

所以,夏季虽热,但不要清凉湿润太过,反成寒湿疾病。

防“中风”

如今,中暑病例数相对下降,而夏天“中风”的发病率却升高,甚至高于冬天。

有研究资料指出,高温天人体的血流量比正常时高出3-4倍。如果老年人本来就动脉硬化,血管韧度减低,脆弱的血管经受不起快速血流的冲击,一旦血管破裂,就会发生中风。既可以表现为“脑中风”,也可以表现为眼底动脉破裂的“眼中风”,或耳部毛细血管破裂突发性耳聋的“耳中风”。

有些老人由于味觉减退,已有脱水状况,却不觉得口渴,故大汗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。由于水分补充不足,血容量不足和血黏度增高,从而产生脑梗。

所以夏季老人要坚持服药,及时补水,及时调节居室温度,以防中风。

三、夏季防寒祛湿神奇三物

夏日特殊的气候特点,湿气往往会很重,常常会突然觉得困倦、身体四肢沉重,甚至是肠胃炎的症状,真是让人难受。那么,夏季祛湿有没有什么大道至简的方法呢?其实在中药的领域里,有三物对祛湿很有效果,家医熏蒸君这就为你介绍。

祛湿第一宝:赤小豆

赤小豆又称红豆,不仅能够表达相思,也能巧妙的健脾利湿,可以说是一味比较有内涵的中药。在中医看来,赤小豆味甘,性平,归心、小肠经。具有健脾利湿,散血,解毒等功效。适用于水肿、脚气,产后缺乳,腹泻、黄疸或小便不利,痔疮,肠痈等症。

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把红小豆称为“心之谷”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,红小豆“治产难,下胞衣,通乳汁。和鲤鱼、蠡鱼、鲫鱼、黄雌鸡煮食,并能利水消肿”,且“行津液,利小便,消胀除肿止呕,而治下痢肠澼,解酒病,除寒热痈肿,排脓散血……”。

祛湿第二宝:薏米

薏米在祛湿方面可谓是能工巧匠,所以,人们常常会用薏米粥来祛湿。尤其是在夏季,热而多雨,湿气较重,而人体的脏腑,唯有脾脏能运化水湿,只有脾胃阳气振奋,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。又加上现代人少动、多吃、熬夜、压力大、饮酒多、空调、冷饮、甜食、油腻食物多等不良的生活方式,使现代人易脾虚湿重,往往出现头昏头重、四肢酸懒、没有食欲等症状。而薏米恰好是药食两用的祛湿、健脾佳品,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缺少的养生谷类食品。

薏米是常用的中药,又是普遍、常吃的食物,性味甘淡微寒,有利水消肿、健脾去湿、舒筋除痹、清热排脓等功效,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。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,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,消除粉刺、雀斑、老年斑、妊娠斑、蝴蝶斑,对脱屑、痤疮、皲裂、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。

但是,薏米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,也有一些人群不适合食用薏米。薏米性寒,不适合长期大量食用,一般不要超过一周。长期大量单独食用,会导致肾阳虚,体质下降,抵抗力降低,严重会导致不育不孕。另外,脾虚无湿,大便燥结及津液不足者慎用。还需要重点强调的是,孕妇慎服。

祛湿第三宝:茯苓

提起茯苓,人们或许有意无意的会联想到茯苓饼。当然,茯苓饼的主要原材料还是茯苓。那么,茯苓是干什么的呢?中医认为,茯苓性味甘淡平,归心、肺、脾经。具有渗湿利水,健脾和胃,宁心安神等功效。适用于小便不利,水肿胀满,痰饮咳逆,呕逆,恶阻,泄泻,遗精,淋浊,惊悸,健忘等症。以茯苓为主要的经典名方有苓桂术甘汤、四君子汤、四苓汤等。

在祛湿方面,茯苓的作用还是挺好的。如果是小便不利,水肿等症,茯苓就能恰到好处,茯苓利水渗湿,药性平和,利水不伤正气,是利水渗湿的要药。如果是脾虚泄泻,带下等症,茯苓也能轻松上阵,茯苓在这里既能健脾,又能渗湿,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、带下,使用茯苓大有标本兼顾之效。如果是痰饮咳嗽,痰湿入络,肩背酸痛,茯苓又派上用场了,茯苓在这里起到了渗湿和健脾齐头并进的作用,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,停聚化生痰饮之症,具有较好的作用。

当然,茯苓也有适应证,也有禁忌证。一般人群都可以使用茯苓,尤其是水湿内困,水肿,尿少,眩晕心悸,胃口欠佳,人便稀烂,心神不安,失眠、多梦的人,使用茯苓效果很好。但肾虚多尿、虚寒滑精、气虚下陷、津伤口干的人应该慎服。在使用茯苓时,不宜与米醋同用。

(责任编辑:梁嘉怡 )


扫一扫深入了解熏蒸理疗

相关推荐

文章关键词:

如何正确排毒减肥 成为“瘦美人”?

你知道周迅迅哥儿的减肥是什么吗?通过限制人体摄取碳水化合物,调整身体燃烧脂肪的比率,达到瘦身效果。其实就是这一个月只吃粮食和蔬菜,下一个……详细>>

中医养生有助健康长寿 未来人类长生不老有望实现

我们都知道,秦始皇曾经苦求长生不死药却无疾而终。其实长生不死在现在看来确实荒谬,但是未来都是未知的,在不久的将来,也许会有让人类长生的方……详细>>

女人春季养生吃什么好 需要注意什么?

春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,气温开始回暖,百花开始争艳。处于寒温交替之际,气候变化频繁无常,即便一日之中,昼夜温差也较大,所以也是疾病的高发时……详细>>

蒸桑拿可抗老年痴呆 糖尿病患者慎试

阿尔茨海默病对全球老年人而言正成为日益增大的一大威胁,而在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,显得尤为明显。老人痴呆症对老年人家庭跟生活都会出现或多或……详细>>

养老新模式:发挥中医药在医养融合中的积极作用

数据显示,截至2014年底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.12亿,占总人口的15.5%。据预测,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……详细>>

专家答疑粒子放射治疗肿瘤效果怎么样?

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

张福君 主任医师

擅长:肿瘤的导管微导管灌注化疗;栓塞化疗;宫肌瘤栓塞术……[详情]